醫院污水處理設備主要用于處理醫院產生的含有病原體、化學污染物及其他有害物質的污水,確保排放達到環境保護標準,防止對環境和公共健康造成危害。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和技術:
醫院污水處理設備預處理:通過格柵或篩網去掉較大的固體廢物,如用品包裝、紗布等,以避免堵塞后續處理設施。
調節與均質化:將不同時間段產生的廢水收集到調節池中進行混合,使水質和水量更加均勻,為后續處理提供穩定的條件。
沉淀/絮凝:加入化學藥劑促使細小懸浮物和膠體物質凝聚成較大顆粒,便于沉降。這一步驟有助于去掉部分重金屬離子和其他有害物質。
消du處理:這是醫院污水處理的關鍵步驟之一,通常采用次氯酸鈉、臭氧或紫外線等方式進行消du,目的是殺滅廢水中存在的各種病原微生物減少傳染病傳播風險。
生物處理:利用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等技術,通過好氧或厭氧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有機物。在好氧條件下,微生物會消耗水中的氧氣來分解有機物質;而在厭氧條件下,則是在無氧環境下由特定微生物完成有機物的轉化。
深度處理:根據需要可能包括過濾、活性炭吸附、反滲透等工藝,進一步去掉殘留的微量污染物、色度及異味,提高出水質量。